- ·上一篇文章:保护“逆行”夫妻的爱情 浙江德清举办公益集体婚礼
- ·下一篇文章:浙江发布“五一”重点景区拥堵指数预测 分红橙蓝三色
证监会:对首发企业进行分类监管、精准监管
中国证监会:对首发企业进行分类监管、精准监管
中新社北京4月24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证监会24日发布消息称,下一步,为提高检查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证监会在开展全面检查同时,将针对审核中的问题采取专项检查方式,提升监管效能,对首发(首次公开发行)企业进行分类监管、精准监管。
当天,证监会发布了根据2019年现场检查情况对部分申请主板、中小板、创业板首发企业进行分类处理的结果。
据证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6月以来,证监会分两批次启动了对86家首发企业的现场检查工作。截至目前,84家企业已完成检查工作,累计30家已撤回申请终止审查。对于已完成现场检查的企业,证监会根据问题性质和情节轻重,作出分类处理如下: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u5981866", container: "_kaqw1o7bid", async: true });
一是对1家企业移送稽查调查处理,采取36个月内不受理该企业股票发行申请的监管措施。该企业主要问题包括2016年-2018年大量更改银行流水对手方名称、摘要、明细账记录等。
二是对12家企业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该类企业主要涉及部分客户销售回款资金来源于发行人或其关联方等问题。
三是对48家企业采取审核重点关注、督促整改会计处理及内控问题等措施。该类企业主要存在收入确认不谨慎、关联方及关联交易披露不充分等问题。
四是对其他23家申请撤回企业予以终止审查处理。该类企业普遍存在内控制度有效性不足,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若后续再次申报仍将重点关注其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五是对存在执业质量问题的21家保荐机构、17家会计师事务所、7家律师事务所根据情节轻重启动相关处理措施程序。
上述负责人表,首发企业现场检查制度已正式实施三年多,对净化市场环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效果显著。证监会对近200家企业进行现场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作出分类处理,对存在严重问题的首发企业及中介机构分别采取行政监管措施、立案稽查、作出行政处罚等监管手段,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保持高压态势,坚持从严审核、严把质量关,有效减少企业“带病申报、抢跑占位”等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