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篇文章:北大学子“变身”紫禁勇士
- ·下一篇文章:《长安十二时辰》热映 小说销量环比涨八倍
浏河畔,生态行
今夏天气酷热如旧,然而今夏的我们却肩负着不同的使命。为了更好的发挥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将自身所学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来自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的8名“水之子”组成了“浏河畔,生态行”浏河生态文明调研实践团,对浏河镇附近生态环境特别是水环境现状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地调研。
7月8日,晴,骄阳似火。经过近四个小时的车程,队员们来到了浏河古镇。古朴的牌坊屹立在古镇口,迎接着络绎不绝的游人,石板路旁历经风霜的木质老屋也别有一番风味,稍作休息后,队员们开始了对古镇的走访调研,先后参观了中医展示馆、天妃宫遗迹、邢少兰艺术馆等地,古镇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上了一节生动的民俗文化课程。
接下来的两天,实践小组分别拜访了浏河镇综治中心以及水利站,通过相关负责人耐心细致的讲解,小组成员对浏河整体的河道规划及治理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知,也对水利工作人员及环保工作人员的工作有了不一样的看法。我们了解到,他们平时不仅要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城区内的各种水位参数变化、不定期的解决群众反映的水环境问题,还要随时做好准备面对严峻的旱涝状况,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既要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也要有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此,小组成员表示,优秀有经验的前辈是我们的榜样,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要更加努力的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一颗发光的钉子,扎根于各个工作岗位上。
7月11日,伴着微微细雨,实践小队的成员分为两组,走到了浏河古镇的大街小巷,在熙熙攘攘的街头,向行人、店主、游客发放调查问卷。起初,发问卷的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成员们不仅遇到了不识字的老人,请求还接连被拒绝,大家吃午饭的时候聚到了一起,将遇到的困难做了分享与总结,讨论出了不同问题的解决办法。下午,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我们的未填问卷一张张的在减少,遇到的热心的路人也越来越多,在夜色渐浓时,成员们圆满的完成了一天的实践工作。
转眼间实践已经进行到最后一天了,小组成员将第一次站在讲台上做一名“老师”给当地小朋友讲解环保知识。一节课的时间过的飞快,小朋友们也意犹未尽,我们惊喜的发现,浏河镇当地的小朋友环保意识普遍很高,一些基本的环保知识储备很充足,对于近来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也很熟悉,可以把日常的生活垃圾正确分类呢。
暑假社会实践活动虽已结束,但此次实践经历却给我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它给了我们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与实践相结合道路的机会,让我们有机会到社会的大课堂与一线工作岗位上去见识世面,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在这里,真诚感谢实践过程中为我们提供帮助的工作人员和业界前辈们,相信浏河镇在他们的治理下必定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本次与美丽浏河的“零距离”接触也将成为我们大学生活中一段令人难忘的珍贵记忆。